刘晨晗
刘晨晗,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中青年领军人才,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副总”、“双创博士”等,分别于2012年和2019年在东南大学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博士期间有两年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联合培养,于2020年加入南京师范大学。从2012年起围绕声子热输运的基础理论与主动调控开展系列深入的研究,2016年开始将铁电等功能材料与热调控结合,重点针对热输运强化机制不清、热输运主动调控能力不足和热输运逆向传递(制冷)能量密度过低等问题,结合理论计算和实验测量,在微尺度热输运、热输运主动调控、界面热输运、电卡制冷、铁电热功能器件及相关物理机制等方面取得多项研究成果,解决了微尺度传热领域众多关键科学问题,如声子热输运的强化机制和负电卡的起源等,可用来改善器件散热、稳定温度和提高能源利用率,实现高效热管理。
相关工作发表在Science,Nat. Commun., Appl. Phys. Rev., Phys. Rev. Lett., ACS Nano, Phys. Rep., Prog. Mater. Sci., Acta Mater., Adv. Funct. Mater., Sci. China Phys. Mech., Phys. Rev. Appl., Small, Int. J. Heat Mass Tran.等期刊上。其中,反铁电结构相变调控热输运(Science (2023),第一作者)的工作受到国际国内同行的极大关注,入围Chip 2023年度中国芯片科学十大进展候选名单(正在评选中),Science编辑评价该工作开发出了一款“有实用价值的热开关”,评审专家指出该工作“是功能热器件设计的一大进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文版&DeepTech深科技等几十家媒体公众号报道。研究成果被Nature、Nature Nanotechnology和Chemical Reviews等期刊引用,引用学者包括多个国内外院士;在国际国内作邀请报告10余次,包括第一届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用学科优秀青年学者论坛邀请报告等;多次应邀为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审稿,获评为美国化学学会优秀审稿人。